top of page

1.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果毅後位於嘉南平原的東緣,西側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委蜒的嘉南大圳與忙碌的南二高橫更於東,東側為中央山脈西起第一道丘陵,波峰波谷層巒疊翠一座高於一座,直至高聳的玉山山脈。果毅聞名的二座地標山,北方佛山山頂扁平狀似一面巨鼓,南方尖山聳立向南傾斜,形成一個三角形,遠眺像一面旗桿朝北向南飄逸的巨旗,鼓旗後因此得名。

 

2.行政區域

        果毅里位於柳營區的東南側,南至六甲區,西側與神農里交界,北臨旭山、大農、篤農,東至柳營第三公墓與旭山相鄰,東南到南湖與旭山里尖山聚落相鄰,涵蓋南元農場與南湖村。對外主要聯絡道路為南165市道,北通東山與白河區,南接六甲區,對柳營的道路為南109,對南湖的道路為南110,另外有道路通往大潭、佛山與麻埔。

        嘉南大圳橫更東側平原,有三座橋樑通往南湖(7號)、佛山(8號)與麻埔(9號),經過果毅部分約有4公里長。大圳東側因為地勢較高,不易灌溉多為旱作,部份民眾自行從大圳抽水可種水稻。西側灌溉溝渠完備,可種水稻、香瓜與菱角,由於嘉南大圳提供豐沛與潔淨的用水,本社區稻米產量與品質都優等,除了烏山頭嚴重缺水外,幾乎很少有全面休耕情形。

        大圳的西側為國道三號高速公路通過,在短短約5公里的距離共有5個小涵洞與2個長跨距涵洞,現在柳營交流道正在施工,交流道就在本社區路口,以後南下北上相當方便。

3.交通路線

4.社區產業

(1)165公路穿越本社區為重要的交通線,沿途涵蓋白河蓮花           

 節、東山咖啡、桂圓節、尖山埤江南渡假村、佛山觀音巖、陳參軍永華墓園、德元埤荷蘭村、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紀念園。沿途經過白河交流道、柳營交流道、六甲交流道,交通動線良好。

(2)由六甲交流道下南二高接165線往東山方向約10分中可到。

   由白河交流道下南二高接165線往六甲方向約20分中可到。

   走省道可於鳳和中學走南110市到往東10分可到。

(3)最大交通資源為柳營交流道,進出本社區非常方便,柳營交流道據東山休息站僅5分鐘車程,目前歷歷在目的東山休息站,在日後柳營交流道通車後將成本社區的花園,遊客可來社區旅遊再回東山休息站享受美食。

 

1.地形地貌

        由於果毅地形兼俱平原、丘陵與埤塘地形,事故這裡的農作物也種類繁多,有稻米、菱角、荷花等喜水植物種植在水田。香瓜、蔬菜、蕃茄、玉米、花生、香蕉等不需太多水,丘陵地由於取水不易多種植水果如鳳梨、芒果、龍眼、荔枝、柳丁,另外菇寮是具特色的景緻內種草菇與洋菇香氣獨特。

        稻米是本地的主產作物,由於引用嘉南大圳最上游的供水所以無污染供水穩定故產量與品質也相當好,查畝營米為產銷班高品質米,而班長種植的香米有著淡淡的芋頭味,而果毅國小學生為體驗農村生活所生產的猴嬰仔米也頗受歡迎。

1.地形地貌

4. 人文資源調查

          元朝中葉十四世紀初,少數漢人來臺開墾,傳言天曆初年,曾有潘姜段范等人家,奉土雕媽祖金身以渡海,駐靜水港之濱。又云十五世紀明永樂年間,閩地莆田漁民,林、徐、蔡、邱、陳等迎姑婆祖(媽祖)護航來臺,在港之北定居,相傳今宮中三媽是也。迨明末之際,湄洲先民避戰患而東渡,溯急水溪而上,結居日月山靜港埔,今果毅南郊,修葺茅堦土社,恭迎媽祖,明鄭時期在果毅地區訓練新兵稱為「果毅精兵」,而鄭成功家將家屬住於果毅後堡內,而陳永華參軍家將住於今大潭處,後來躲避,後來清軍入臺將陳永華墳塚遷回唐山,也將後代部將、子孫遷回大陸,部分部屬不願回大陸的往內山遷移至尖山村芒仔埔,而後才又搬回果毅,現今果毅北處最大家族盧姓大家族所住區域稱「盧厝」,其祖先即由芒仔埔遷回果毅。

    主要聚居果毅聚落及南湖聚落,年輕人從事農務工作意願低,人口也逐漸減少,社區內居民多以務農為主,大多為稻農,且為農會會員,所栽種之植物以稻米、草菇、鳳梨、香瓜為主,丘陵地種植各式水果與竹筍。

    果毅所住地區原為平埔族居住地區,後經漢人通婚而漸漸漢化,現在已無法分辨誰有平埔族血統,但現在仍居住於麻埔部落的居民,先前還有20幾戶現已剩三戶,外表上較有原住民深邃的輪廓。現在於麻埔還有一座廟祭拜平埔祖先「阿立祖」,名標『大公界』,內有原小廟上寫「阿立母」,原先祭拜有5祖,後來遷移2祖至「吉貝耍」,留下3祖原地祭祀,隨歲月流逝大部分人也無此記憶,但世代相傳每年九月九日仍會辦理阿立祖公祭。

          從 祖母留傳的故事,當初開墾果毅時已無平埔族居民,原居民遷往山內,所留土地屬蠻荒尚未開墾,當時的土地取得是用圍的,圍多大就算多大。

5. 信仰

        本社區的居民主要信仰以佛、道教為主,區內廟宇林立,成為村內特殊景觀,主要廟宇有天后宮、東海鯉魚宮、黃帝神宮、武師堂、萬聖宮、三德宮、南湖慈玄宮、神農氏五穀王各府王爺、路頭路尾土地公以及上百年歷史的榕樹都奉為樹神祭拜,以及位於麻埔的阿立祖等,其中天后宮規模最大,為開臺媽祖之一為元朝末年就已建小廟,陳永華在果毅練兵時期重塑金身,重修廟宇稱為靜港媽。這些廟宇亦是居民最常利用進行休憩活動的公共場地。

6.民俗活動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夜,神農大帝、媽祖及眾王爺會舉辦遶境祈福活動,社區裡有宋江陣、太鼓陣、獅陣祈童等傳統民俗活動會一同跟隨神轎出巡並在村子外路口舉辦各式操練以鎮煞辟邪,但隨著時間流逝,傳統技藝缺乏年輕人的參與,導致社區特色文化活動逐漸消失。宋江陣、太鼓陣、獅陣等文化的傳承結合了社區居民老少人力共襄盛舉,參與操練活動之成員,需投入許多時間與精力。宋江陣、太鼓陣、獅陣是社區重要的信仰文化活動,它的傳承與否,實與維繫、凝聚社區居民情感有極大的關連性。102年起社區媽媽教室媽媽長發起鼓花陣招募,並聘請專業講師前來指導目前已有雛型,待日後見具規模就可以代表果毅藝陣。

          由於國小也看重民俗技藝保存,故從前呂校長開始就有太鼓陣與舞龍陣,現在周校長亦重視民俗技藝保存,持續推動校園民俗技藝保存。  

*元宵節文化遶境踩街活動。

*天后宮媽祖誕辰祭祀與文化遶境踩街活動。

*鎮西宮神農氏五穀王祭祀活動。

*清明節祭祖活動及寒食節。

*元月初九天公生祭祀活動。

*端午節包粽子佩戴艾草與昌浦習俗。

*婚喪喜慶習俗。

*每月賞兵會。                               

7.文化景觀

        果毅的三合院古厝眾多,為先民最常居住的房子,一般中間為3間厝在加左右護龍,土地較大的5間厝與左有護龍,現今在南湖地區古厝保存完整尚有民眾居住,無論正身與護龍長度都比果毅村來的有規模。

社區聚落集中在果毅地區,區內仍然保有許多傳統建築文化景觀,如東西南北營頭景觀、古厝、土角屋、竹管屋、天后宮及陳永華墓園等,若能加以整理、保存及活化使用,定能延續社區聚落的傳統文化內涵。

        土角厝最主要的建材土角,就是運用土角印當模具印製而成。土角印的尺寸,大致上是以12寸長,寬8寸,厚4寸為通俗規格。製作土角的主要材料:搗泥〈田土或黏泥〉,加入稻草段,糯米漿。

製作方法:土角印鋪平,撒上稻穀當隔離層,土角印內框塗上細泥漿,將搗好的泥料置入土角印中墁平,用細竹在土上畫出一道直痕用以防止龜裂,脫去土角印模,將土角最少曬上三天,將土角翻豎起來再曬至足乾為止。

        果毅典型土角厝有些是以磚塊作底、有些以石頭做底、有些完全以土角作底,土角勾疊增加強度再以黏泥做結合劑,黏合上下層,土角厝緊實,對於小雨不會融解,但對於大雨沖刷就會被融解崩塌,所以要塗一起石灰當防水層,有的用水泥當防水層。

        另一種建築是竹管屋,純以煮過竹管當房屋的樑柱,底部以磚塊作底,以竹編成片做牆面再以黏土膏塗竹面上當牆面,再塗一層石灰泥做表面。

bottom of page